在选取符合规定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具体实施的时候,需要开展相关的卫生清洁流程,根据菇房、用具以及菌种等有关设备仪器的定期消毒对策, 确保总体的食用菌菌株生长环境的卫生状况能够符合相关规定。比较常见的无公害食用菌消毒手段重点包含:巴氏灭菌法、常压间歇灭菌法、化学消毒法、常压蒸汽灭菌法以及紫外线消毒法等等,需要我们注意的是, 在食用菌的培养环境当中使用化学消毒手段的时候需要格外注意使用酚内以及碱内等药物。
1 菌种生产
在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开展之前的一段时间当中,需要高效选取科学、合理的菌种进行培养。要整体考虑有关食用菌的生产特征、生产条件规定等有关的因素,应该首先选取本地而且抗逆性比较强的食用菌种。在开展菌种选取的时候,需要选择长势旺盛、无杂菌污染的菌种,并注重控制有关菌种的表层清洁性, 防止杂质产生的污染对于食用菌的生长效果带来不好的影响。
2 培养料配置
在无公害食用菌母种的生产过程当中, 可以首先选取纯天然、全营养、高氮型的颗粒状脱毒菌种,然后根据相关的食用菌种包衣剂混合包衣手段,对其开展封闭培养。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的关键原料包含75%的棉籽壳、2.6%的草木灰、9%的麸皮、4.5%的玉米混合粉、0.45%的白糖、0.88%的石膏粉以及0.46%的固氮菌肥等, 或者是使用16.6%的麸皮、75.0%的玉米芯、0.46%的固氮菌肥、0.8%的白糖、2.90%的草木灰、0.45%的石膏粉以及4.8%的玉米混合粉等。在全部的无公害食用菌培养料配置结束之后需要强化培养料温度以及湿度的有效控制。
在食用菌的培养料配置过程当中, 需要首先结合原料的干料拌料规定使用科学合理的配比设置, 并且要通过有关微量元素的添加,确保干料以及团料能够搅拌均匀,使得有关的拌料的干湿度能够符合预期的规定。与此同时,因为培养料的湿度对于食用菌的生长是有一定影响的, 如果食用菌的湿度没有到达标准就将会影响到食用菌的实际产量。所以在培养料的具体配置当中需要尽可能的使得湿度维持在大约55~60%,可以利用针对培养料当中木屑的更换,开展对于培养料湿度的有效控制, 比如根据食用菌培养料当中木屑的软硬程度、粗细程度、含水量多少以及空气条件的温度与湿度等相关因素,灵活调节培养料加水量,进而对于整体的培养料湿度开展有效控制。
3 及时进行装袋灭菌
在具体培养料配置流程当中需要在其配置完成之后的6~9h 之内开展装袋、灭菌处理。实际的培养料装袋、灭菌流程重点是把有关的培养料放置于合适的容器当中开展多次的高温加热对策, 通常需要控制加热温度在100~125℃的范围,加之合适的排气以及保温控制对策, 能够很好的确保培养料具备优良的灭菌效果。
4 严格无菌条件下接种、培养
培养基的保护工作需要科学, 已经进行过灭菌的培养基以及出锅的料瓶需要进行妥善的保护,防止二次污染的出现。需要对其加盖纱布或者是薄膜, 在入锅蒸煮之后还需要利用新洁尔灭等开展擦洗,减少灰尘对其带来的污染。在菌类的接种与培养过程当中,对于技术的规定是十分严格的,必须要做到细致、耐心,一定不要擦碰粘带,对于所有的用具以及容器,能够清洗的必须要清洗干净,能够蒸煮的必须要进行蒸煮,能够采用酒精灯开展火烧的必须要开展火烧。